原文:关于智能车比赛用的电池
可充电电池组是智能车的唯一动力来源。可充电电池组一般由单个电压为1.2V的电池单元串联而成,个数在6-8个之间,额定电压在7.2-9.6伏之间。针对具体比赛,“瑞萨杯”规定智能车的动力源由不超过8节的AA型电池组成;“飞思卡尔杯”规定动力源为一块容量为2000mAh左右,额定电压为7.2V的SC型镍镉电池组。
可充电电池按化学组成分类,有铅酸、镍镉、镍氢、锂离子、锂聚合物等不同类型,其主要指标为电压、容量等。然而在选择可充电电池时,除考虑电压和容量,还应根据应用着重考虑电池的放电能力。电池放电能力习惯上以C为单位进行评价,C即电池容量。如一个标称容量为2000mAh,放电能力为10C的电池,其最大放电电流可达到10*2000mA= 20A。智能车竞速的特点要求充电电池要有大容量、高放电能力的特点。表 3‑1为结合电池充放电曲线和实际使用经验,对常见充电电池的对比分析。
电池类型 |
单个电池电压 |
放电能力 |
容量 |
特点 |
镍镉充电电池 |
1.2v |
>10C |
AA型最大容量为1100mAh |
镍镉污染环境
电池记忆效应严重
能量密度较低
基本已被淘汰 |
镍氢充电电池 |
1.2V |
2C-5C,特别设计的动力用电池可以达到10-15C |
AA型最大容量2700mAh |
电池记忆效应轻微
自放电严重
能量密度中等
价格便宜,被广泛应用 |
锂离子充电电池 |
3.6V |
放电能力一般 |
没有标准外形,容量依体积而定 |
无记忆效应,
能量密度高 |
锂聚合物充电电池 |
3.6V |
>10C |
没有标准外形,容量依体积而定 |
无记忆效应
能量密度最高 |
表 3‑1常见可充电电池比较
根据智能车比赛竞速的特点,理想的动力源应该为锂聚合物充电电池,但“飞思卡尔”杯和“瑞萨杯”都从规则上禁止使用锂聚合物电池,取而代之的分别是2000mAh的镍镉充电电池和专用的1600mAh的动力镍氢充电电池。在实际使用过程,需根据电池的特点,选择合适的充放电方法,否则极容易造成电池容量和寿命的损失。
由电池组提供的电压需经过DC-DC电路处理后才能提供给智能车各硬件部分使用,如表 3‑2所示。DC-DC电路除了要满足电压要求外,更要满足电流需求,同时要考虑到发热情况,并保留一定的冗余。
硬件单元 |
电压需求 |
电流需求 |
MCU最小系统 |
+5.0V
10% |
100-150mA(根据芯片数据手册确定) |
LED,拨码开关,按键及其他片上外设 |
+5.0V 10% |
<=300mA |
红外传感器发射管 |
“瑞萨杯”智能车 |
+5.0V 5% |
<=150mA |
“飞思卡尔杯”智能车 |
+5.0V 10% |
采用脉冲发射时全部电流消耗(8路发射管)最大可达4A,详细说明见传感器设计部分 |
舵机 |
+6.0V 20% |
根据舵机参数、响应速度确定,>2A |
驱动电机 |
电池电压 |
根据电机个数、电机参数确定,>6A |
表 3‑2智能车电源需求概览
根据智能车各硬件部分能源消耗的需求以及对可靠性的要求,对供电单元的设计可以提出以下几点要求:
(1). 可充电电池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功率,即使在各设备处于最大负荷的状态;
(2). 各设备的供电电路应该分开,彼此之间应有有效隔离,不能相互影响,尤其要保证MCU控制单元的供电电压的稳定;
(3). 应考虑供电单元的散热设计、PCB走线的电流通过能力、以及过流、过压、短路保护。同时,对电池电压实时监控,电压过低时,有报警指示。
(4). 在满足以上3条的基础上,尽量减小体积,提高集成度。
根据以上要求,动力系统设计分为稳压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两大部分,动力系统结构如图 3‑4所示
图 3‑4智能车动力系统结构
综上所述,智能车比赛用电池最好采用动力锂聚合物电池,但两大智能车比赛中,都不可能用里聚合物电池(飞思卡尔限制为镍镉;对于瑞萨,没有AAsize的锂聚合物电池(锂离子和锂聚合物电池,差别很大的))。暂时最好的选择是动力用镍氢电池或镍镉电池,考虑到镍镉电池基本退出了(最好的是三洋绿皮1100mAh),很难买到,且记忆效应严重,剩下就是动力镍氢了。动力镍氢比较常见的是SC型的,淘宝上到处有卖,AAsize的有,但不常见,要去淘了。这里给别人做个广告(“老徐”以后卖电池可要给我打个折扣哦),也是给大家的公开个秘密吧,目前国内最好的AAsize的镍氢电池为天豪1600mAh和天豪1800mAh,轨道车专用,传说中的“畜生电”,“老徐”说绝对比三洋的NB。去哪里买?找“老徐”,轨道车圈子内的都知道“老徐”。
[] Ed Nisely. Battery Capacity Discharge[J]. Circuit Cellar, 2007, 199:62-67.
[[ii]] What is perfect battery, http://www.buchmann.ca/Article4-Page1.asp.
[[iii]] Ed Nisely. Battery Capacity Charge[J]. Circuit Cellar, 2007, 201:56-59. *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,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,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。